看看專業醫師怎麼說……

  讀大二的簡姓學生從2年前開始出現間斷性的左髖部疼痛,痛起來的時候,無法行走,有時疼痛會放射到鼠蹊部。然後他開始出現下背痛及晨間僵硬的情形,最常見的是剛起床及久坐、久站之後的疼痛。他也曾經因為疼痛,半夜起來沖熱水澡,緩和背痛的不舒服後,才能入睡。最近他因右側膝蓋腫痛遲遲未好轉,在家人的陪同下,到門診就醫。在理學檢查、膝關節抽水及腰部X光的檢查下,確定為僵直性脊椎炎。

   僵直性脊椎炎是台灣最常見的脊柱關節炎,盛行率0.5%至1%,多發生在1530歲男性,40歲以後發病相當罕見。主要的症狀為發炎性背痛及韌帶附著點發炎,另有1/3的病人會出現單側膝或腳踝關節炎。

多發生在1530歲男性

    下背痛的成因很多,舉凡常見的搬重物或姿勢不良造成肌肉拉傷到椎間盤突出都有可能,這些多出現於中、老年人,若年紀輕輕就常飽受慢性下背痛困擾則要特別注意。

◎發炎性下背痛依據國際脊椎關節炎評估協會的定義有下列特點︰

發作年齡小於45歲。

緩慢發作。

運動會改善。

休息不會改善。

夜間疼痛,但起床活動後,疼痛會改善。

前述5項中,若符合4項以上,應尋求醫師協助,以進一步檢查。

   韌帶附著點發炎是造成病人疼痛不適的另一原因,常見的症狀有腳底踩地刺痛、後腳跟腫痛,以及胸腰部觸痛,胸腰部觸痛甚至會因咳嗽或打噴嚏惡化。要確定診斷僵直性脊椎炎需要臨床標準(發炎下背痛或胸腰部活動受限制)加上影像學變化(X光上出現薦髂關節炎)。過去門診常碰到因HLA-B27基因檢查陽性而憂心忡忡的民眾,這是常見的迷思,雖然僵直性脊椎炎患者HLA-B27陽性機率高達90%,但這並非診斷標準,台灣HLA-B27的盛行率約6%,對照僵直性脊椎炎的0.5%至1%,最後會演變成僵直性脊椎炎病例還是少數。

◎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以運動和藥物為主。

運動種類以能活動關節,但不劇烈碰撞、衝擊關節的運動為宜,如、游泳、地板運動等。

藥物治療以非類固醇性消炎藥物為首選,效果不佳者,使用新一代的生物製劑(抗腫瘤壞死因子)多可提供大幅度的改善。

    僵直性脊椎炎病人需要有耐心的定期服藥控制及門診追蹤,有些人以為下背痛不嚴重,忍一忍就好了,殊不知未妥善控制的僵直性脊椎炎會使脊椎逐漸鈣化黏合,最後整個人嚴重駝背無法活動,想要控制,常為時已晚。(作者為嘉義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脊椎炎 僵直 瑜珈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ber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